联系方式
抖音号
公众号
- 24小时服务热线:0411-82537866
- 邮箱:yataifr@163.com
- 地址:大连市中山路588-3号2单元27层
作者:小编 浏览人数: 次更新时间:2024-06-05
基于密度泛函理论(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, DFT)的氢氧化镁(Mg(OH)_2)(101)表面改性机理研究,旨在深入理解分子层面上的改性剂与氢氧化镁表面相互作用,以期提升其分散性、聚合物相容性及阻燃效率等性能。以下是该研究的关键点概述:
DFT理论基础:
· DFT作为量子力学方法,通过电子密度而非波函数来描述多电子系统,能够在较低计算成本下预测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,适用于分析表面改性过程中的吸附能和电子结构变化。
(101)表面的重要性:
· Mg(OH)_2的(101)表面是其最稳定的晶面之一,DFT模拟有助于揭示改性剂与该表面的相互作用,如氢键、静电作用和化学键的形成。
改性剂的选择与作用机理:
· 研究聚焦于油酸、硅烷偶联剂及其他有机或无机分子作为改性剂,DFT揭示了这些改性剂如何通过覆盖羟基、形成共价或配位键改变表面性质,减少亲水性,增加憎水性,提高分散性。
改性效果的预测:
· DFT通过计算改性前后的表面能、吸附能和表面重构,预测改性对Mg(OH)_2颗粒稳定性和在高分子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性的影响。
性能提升:
· 表面改性的目标是提升氢氧化镁作为阻燃剂和填充剂的性能,DFT研究有助于设计有效的改性策略,预测何种改性剂能最佳改善与聚合物基体的界面结合,提升复合材料性能。
结论: DFT在氢氧化镁(101)表面改性机理研究中的应用,为开发高效、环境友好的改性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持,推动了材料科学领域的技术革新和应用发展。